走进乌拉特中旗第二小学,随处可见尊崇劳动的元素,“劳动塑德 劳动育美”“我劳动 我快乐”的标语十分醒目,校园里的劳动实践基地更成为孩子们的乐园。“五一”假期前,老师们已经带着学生翻地、平地,等假期一结束,马上就要种植。据悉,从2020年开始,第二小学就专门开辟出一块绿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,命名“养正种植园”,分年级分班级划出劳动片区,由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种植茄子、柿子、尖椒、香菜、水萝卜等蔬菜,体验劳动的欢乐。除了这个种植基地,第二小学的“巧手做美食 劳动促成长” 劳育社团活动也让孩子们十分“迷恋”。他们在劳动专职教师闫丽梅的教授下,学会了包饺子、拌芹菜、自制紫菜包饭、拌水果沙拉、晾晒手指苹果干等,在烹饪中感受乐趣,在协作中加强团结,在烟火升腾中学会成长。
“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本真和初心,让学生‘手中有活、眼中有光、心中有爱’。相信孩子们能将自己制作美食的这份热度延续到生活中,品味成长的味道,生活的味道,体会劳动的乐趣,劳动的幸福感。”闫丽梅老师说。
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在劳动教室里上课
在德岭山学校,有一间特别的功能教室。走进去,一排排编织架映入眼帘,中国结、串珠、钥匙挂件、车挂件、隔热垫等各类编织作品整齐陈列。
“这是一间用来学习编织技艺的教室,也是我们学校学生的劳动基地之一。这些编织品都是学生们自己编织的。”德岭山学校劳动专职教师郝盛兰告诉记者,学校每个班每周都有一节劳动教育课,因为编织的周期比较长,设计的编织课程学生们大约需要三、四节课后才能完成一件作品。编织成为一门特色劳动课,最开心的莫过于同学们了。“孩子们最喜欢上编织课。每次下课我都得把孩子们‘赶走’,不然他们就不离开教室,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喜欢了。”郝盛兰说。
德岭山学校学生在上编织课

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

学生的编织作品
近年来,乌拉特中旗加快构建学校德智体美劳“五育并举”教育体系,把劳动教育纳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,常态化建设劳动教育课程。2022年9月,乌拉特中旗教育局制定出台《乌拉特中旗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》,根据国家最新劳动教育课程标准,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,开发开设烹饪、编织、户外劳作、非遗传承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,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,每月确定一天为劳动日,让学生养成基本劳动习惯。乌拉特中旗教育局建成一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组织全旗不同学段学生按课程轮流到基地实践锻炼。每所学校也都开辟了自己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从种到收,让学生们从课本走向生活,在泥土里学会耕耘。为巩固劳动教育课程带来的良好效果,各学校还利用班队会、“国旗下讲话”等契机,开展劳模精神宣讲,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劳动的作用,感受劳动的光荣。

第三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在室外劳动

孩子们粘满了泥土的双手